一、研究小组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与地震工程模拟”研究小组由石岩博士发起,石岩老师2008年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王军文教授,自此开始桥梁抗震相关的学习和研究。2012-2015年在大连海事大学王东升教授(现调到河北工业大学)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在桥梁抗震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2015年开始在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土木工程学院拥有教育部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为本小组开展抗震方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7年起,石岩博士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小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新招研究生也使研究小组新增了更多的活力。截止目前,小组已有1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
石岩博士作为王东升教授领导的“桥梁抗震及减震控制”研究团队(www.dswanggroup.com)成员,本小组得到了团队及其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研究小组积极与桥梁抗震领域的学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曾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上做了特邀报告,在第一届全国土木工程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上参与了地震工程专题讨论等。在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过程中,邀请他们为研究生课题进行指导和把关。
近年来,研究小组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其中,2017年小组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39万),2018年获得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优青资助(24万),2019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8万)。这些项目为小组培养学生、开展新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经费支持。
本小组欢迎“勤奋、踏实、爱思考”、有志于科研探索的研究生加入(详见“招生信息”板块),也欢迎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加入。
研究小组合影(2019年9月)
(赵翔宇、熊利军、杨雄、李军、张奋杰、张展宏、石岩、秦洪果、王浩浩、钟正午、范向鑫、毕晓兵)
历届研究生
姓名 | 年级 | 籍贯 | 本科学校 | 课题方向 | 在学成果 | 备注 |
张展宏 | 2017 | 甘肃会宁 | 兰州理工大学 | 斜交桥抗震 | 发表2篇EI、1篇SCI,发明专利1项; 获2019年研究生科研探索项目 | 毕设指导 |
张奋杰 | 2017 | 甘肃酒泉 | 兰州理工大学 | 连续刚构桥抗震 | 发表1篇EI,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 工作单位:石河子大学,教职事业编 | |
王浩浩 | 2018 | 甘肃天水 | 兰州理工大学 | LRB性能退化 | 录用1篇EI, | 毕设指导 |
李军 | 2018 | 甘肃武都 | 兰州理工大学 | 连续刚构桥抗震 | 录用2篇CSCD,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2020年研究生科研探索项目 | 毕设指导 |
钟正午 | 2018 | 湖南邵阳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排架墩损伤控制 | ||
范向鑫 | 2019 | 河南尉氏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梁桥抗震性能优化 | ||
熊利军 | 2019 | 四川广安 | 南华大学 | LRB性能退化 | ||
赵翔宇 | 2019 | 甘肃武威 | 兰州理工大学 | 排架墩损伤控制 | ||
毕晓兵 | 2019 | 云南楚雄 | 南京林业大学 | LRB性能退化 | ||
杨雄 | 2019 | 甘肃通渭 | 兰州理工大学 | 梁桥抗震性能优化 | 协助指导 |
更多信息详见(研究生简历)。
二、小组动态
2017年10月13日,由兰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结构抗火技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本小组成员石岩、张展宏、张奋杰参加了研讨会,聆听了国内外抗火领域著名专家的精彩报告。
研究小组参加抗火研讨会
11月16日,研究小组成员(石岩、张展宏、张奋杰)前往同济大学参加“Second International Bridge Seismic Workshop (II IBSW)”即第二届国际桥梁抗震研讨会。
(a)会议合影
(b)小组高铁上合影
研究小组参加第二届国际桥梁抗震研讨会
12月15-17日,本研究小组石岩博士赴上海参加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土木工程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本次沙龙,加入在地震工程专题进行交流、讨论。
研究小组石岩博士参加第一届全国土木工程青年学者学术沙龙(图片源自陆新征教授公众号)
2018年3月17日,研究小组组织召开 16道桥1班“回顾一七 展望一八 畅想未来”主题班会(本站地址、博客地址)。
2018年4月,研究小组负责完成了一项社会服务项目——天祝县和谐路大桥钢梁吊装应力和变形计算,该项目是在石岩老师的指导下由张展宏同学完成。
2018年4月,在导师石岩老师的带领下,研究小组参与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征稿、稿件整理、安排送审稿等工作。
2018年4月22日,研究小组召开综合组会(每周进行1次小组会,每月进行综合组会,师生做PPT报告),4位研究生(17级张展宏、张奋杰,18级王浩浩、李军(待入学))汇报了目前课题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导师石岩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后期安排,会后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进行简单聚餐,畅谈人生,感悟生活,激励科研。
研究小组聚餐
(左→右:张展宏、石岩、李军、王浩浩、张奋杰)
2018年5月,研究小组研究生李军(9月入学)赴甘肃路桥三公司承建的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工程实习考察,主要包括箱梁预制、小箱梁架设、桥面铺装、果老隧开挖等工作。
2018年5月10日-12日,研究小组石岩博士、研究生张展宏、张奋杰、李军(将于18年9月入学)赴成都参加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上,石岩老师作了题为“基于保险丝理念的桥梁双柱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的特邀报告;小组与会成员认真聆听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并积极与参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详细报道(本站链接);会议指南下载 。
2018年5月27日,研究小组召开本学期第2次综合组会,张展宏、张奋杰,王浩浩、李军4名研究生参会并做PPT汇报。本次综合组会主要以成都会议为讨论主题,张展宏汇报了功能分离理念的减隔震设计,张奋杰总结了成都会议期间聆听的报告内容,王浩浩汇报了研究生复试后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李军汇报了本科毕业设计进展及参加成都会议的感触,就像李军同学总结所说:“看神州天府之都风光无限,望前程学术之巅路途遥远”,望研究小组师生共同努力,永攀科研高峰。
石老师与获奖同学合影(钟亮、石岩、李军)
研究小组合影(2018年8月)
(李军、王浩浩、张展宏、石岩、张奋杰、钟正午)
2018年9月24日,桥梁工程与地震模拟研究小组(BEESR)在导师家过中秋,粗茶淡饭,把酒研欢,激扬青春,不负韶华。详细报道(本站链接) 。
研究小组过中秋
2018年12月28日-30日,研究小组石岩博士、研究生李军赴福建厦门参加由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等单位主办的“2018年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会议”。详细报道(本站链接)。
石岩与李军参会合影(厦门)
2019年1月2日,BEESR研究小组举行了“总结18,展望19”新年,同时就17级研究生进行了组内第二次预开题!不负光阴,不枉研途!
2019年4月12日,研究小组研究生张展宏同学获得2019年研究生科研探索项目,资助金额1万元,此次项目全校仅15项,土木学院3项;展宏同学历经申报书撰写、答辩等环节,展现了较好的科研素质,最终突出重围、取得佳绩;该项目主要鼓励有能力开展科研的研究生,评审中比较看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望其他研究生认真努力,脚踏实地,争取佳绩。
2019年4月20-28日,研究小组研究生李军赴东南大学交流学习。(详细报道)
李军和石岩与六朝松合影(东大四牌楼校区)
2019年5月1日,桥梁工程与地震模拟研究(BEESR)小组组织了“五一”集体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爬山(兰州·仁寿山)、组会汇报、聚餐及打牌娱乐活动。(详细报道)
BEESR小组寿仙台合影
2019年6月30日-7月7日,研究小组研究生李军、钟正午和王浩浩三人赴东南大学参加“2019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详细报道)
暑期学校开学报到
(从左往右依次:王浩浩、李军、钟正午)
2019年7月10日,研究小组召开2019年春季学期科研和学习总结会。(详细报道)
2019年7月23日,BEESR研究小组第一批共享资料投入使用。(详细报道)
2019年8月16日,BEESR小组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铅芯橡胶支座热量累积和性能退化效应及其对隔震桥梁地震反应性态影响》获得资助,直接费用28万元。这也是继2017年《西部山区桥梁双柱墩损伤控制与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立项之后的又一国家项目的突破。自此,研究小组2017级之后入学的研究生课题全部都有国家级项目资助。目前,小组主要在桥梁双柱墩损伤控制和桥梁减隔震装置两个方向开展研究,在国家项目的资助下,全组成员需努力拼搏,圆满完成预期任务。
2019年8月,研究小组(BEESR)新招4名硕士研究生:赵翔宇、熊利军、范向鑫、毕晓兵,另外协助其他导师指导1名:杨雄。
研究小组合影(2019年8月)
2019年9月14日,研究小组进行喜迎中秋组会报告,会后进行了团聚会餐;同时,恰逢在长安大学读研的赵君杰同学(前排右3,17届本科毕业)回母校,故与小组一起共度中秋。
研究小组喜迎中秋
2019年9月20日至22日,在兰州理工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第十三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会上共有55名日方专家和381名中方专家共同参加会议。借本次本次会议在我校举办之便,研究小组师生集体积极聆听了数十位中日专家的精彩报告。另外,令全组非常振奋的是石岩老师的恩师王东升教授及两位同门博士生也莅临我校参加会议,王教授在会议之余与石岩及研究生们进行了交流并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希望全组上下牢记王老师的教诲、不负王老师的期望!
研究小组与王东升老师一行合影
(中排:王东升教授(中)、张展宏、陈笑宇、张锐、石岩)(前排:王浩浩、杨雄、熊利军、李军、张奋杰)(后排:赵翔宇、范向鑫、毕晓兵、钟正午)
2019年11月1日-4日,研究小组导师石岩副教授与研究生李军、钟正午、熊利军赴杭州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会上,石岩老师作了题为“桥梁排架墩地震损伤控制与设计方法”的报告。参会人员认真聆听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并积极与参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详细报道)
参会人员合影
2019年12月20-22日,桥梁工程与地震模拟研究小组(BEESR)石岩老师参加2019年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国际会议,并做了题为“考虑时效及环境因素影响的隔震桥梁设计方法”的学术报告;此次国际会议共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知名专家在内的456名国内外学者参加,会议安排了19个大会主题报告,7分会场共进行120个报告,内容涵盖了大跨桥梁设计、延性抗震、减隔震技术、韧性设计、多灾害作用及结构极端破坏等前沿领域。
石岩做学术报告
2019年12月24日,桥梁工程与地震模拟研究小组(BEESR)组织了年终集体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组会汇报、KTV嗨歌、打牌游戏及聚餐活动等。(详细报道)
2019年终总结报告
2020年6月,研究小组18级研究生获得重要研究成果,钟正午关于排架墩损伤控制和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国际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录用,李军关于排架墩的综述被《中国公路学报》录用,王浩浩关于LRB发热及性能退化的研究被《振动与冲击》录用。18级同学自入学以来就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科研劲头,在研二时就在业内重要的期刊发表文章,给后面的同学起到了重要的带头模范作用,希望3位同学再接再厉,低年级的同学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让研究的小组的成果更加出色!
2020年6月28日,研究小组18级研究生李军同学获得2020年研究生科研探索项目,资助金额1万元,此次项目全校仅15项,土木学院2项;本次立项是继19年张展宏后的再一次突破,望其他研究生认真努力,脚踏实地,争取佳绩。
李军获得研究生科研探索项目资助
2020年7月1日,研究小组首届研究生张展宏和张奋杰经过论文评审、答辩等环节,出色的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张展宏:2EI+1SCI+1发明专利,张奋杰:1EI+1发明专利】,顺利毕业;在短暂的三年里,两位同学和大家风雨兼程,同舟共济;祝两位同学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第一届研究生毕业
2020年11月21-22日,桥梁工程与地震模拟研究小组(BEESR)集体在线参加了“第三届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国际会议”,石岩老师作了题为“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内力状态及其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学术报告。(详细报道)
小组成员认真聆听报告
石岩老师作学术报告
2020年11月28-29日,桥梁工程与地震模拟研究小组(BEESR)师生集体在兰州市白云宾馆参加了BEESR师生参加全国博士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论坛,石岩老师做了“基于位移放大机制的桥梁排架墩损伤控制与设计方法”学术报告。(详细报道)